铜仁刑事辩护律师
法律热线:
律师文集

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创业环境的若干意见

发布时间:2017年9月6日 铜仁刑事辩护律师  
发布部门: 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共杭州市委
发布文号: 市委[2005]9号

近几年来,我市坚定不移地实施'环境立市'战略,努力改善投资创业环境,打响'创业在杭州'品牌,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赢得了投资者的好评,2003和2004年连续两年被世界银行评为中国城市总体投资环境最佳城市。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要素制约比较严重、投资成本相对偏高等方面的不足。为进一步强化我市的环境优势,克服存在的不足,更好地发挥投资创业环境的整体效能,变环境优势为招商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现就进一步优化投资创业环境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优化投资创业环境的重要意义和总体思路
  1、优化投资创业环境的重要意义。投资创业环境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等要素的系统集成,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综合体现。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既是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衡量一个地区核心竞争能力和潜在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职能转变的日益到位,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已从创办企业、经营企业转向经营环境。通过改善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前来投资创业,投资创业环境成为各地竞争的焦点。环境是杭州的独特优势和战略资源。进一步优化投资创业环境,对于推进三大文明协调发展,对于提升城市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对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优化投资创业环境的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按照'五个统筹'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立足于推进和谐创业、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特色,整体协同,注重细节,改革创新,以突破要素供给瓶颈、构筑生活品质高地和建设服务型政府为重点,大力实施'环境立市'战略,努力营造良好的硬件、体制、法治、政策、政务、人文、人居、治安、生态环境,打响'创业在杭州'品牌,以一流的环境吸引一流的人才,以一流的人才兴办一流的企业,使杭州真正成为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集聚的'洼地',成为各方人才投资创业的'天堂'。

  3、优化投资创业环境的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以投资创业者为中心,着力提高人的素质,改善投资创业服务,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人文环境。(2)突出特色。坚持以'特'制胜,突出杭州'和谐创业'经济发展特色,发挥'环境'、'人文'和'生活'优势,大力推进与城市特色相适应的投资创业,使环境建设与城市特色、投资创业相互促进。(3)整体协同。坚持局部与整体协同、硬件与软件协同、重点与一般协同、政府与民众协同,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共同推进投资创业环境建设的整体合力。(4)注重细节。确立细致入微的服务理念,时时处处替投资创业者着想,从细小之处入手,完善细节,优化流程,变一般化服务为精细型服务。(5)改革创新。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思维推进投资创业环境建设,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增创环境新优势,建设环境新高地。


二、着力解决要素瓶颈制约,确保生产经营的顺利开展
  4、做好用地保障工作。建立有序供地机制。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编制、完善分区规划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为重大项目布局和各类产业发展打好基础。建立用地预审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有序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依据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容积率和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例等用地控制指标,审批投资项目和建设用地。引导企业节约用地、集约用地,对企业利用现有土地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在有关政策上给予优惠。鼓励建设多层厂房,提高土地容积率。用好国家土地政策。加强对已批未供用地项目的逐项清理工作,加强对已供未用等闲置土地的处置工作。对涉及重点项目的拆复建项目、开发性安置项目以及拆迁安置房产项目用地,列入主体建设项目,实行土地打捆报批。加强用地管理,按照国家现行的审批程序及权限,规范重点项目及拆复建项目的各项审批手续。鼓励区、县(市)通过土地整理等措施来保证重点项目所涉及的用地指标。努力盘活土地存量。加大土地收储力度,采取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将城市各类存量土地包括划拨土地和闲置土地集中统一管理。做好存量土地盘活工作,充分利用、合理调配市区已批未供的存量土地,保证重大基础设施、重点工业以及住宅等项目的用地需求。

  5、努力改善电力供应。加快电源电网建设。抓住杭州作为全国新一轮城网建设与改造重点城市和省里'三个一千万'电源建设项目的机遇,全力以赴抓好省、市安排的电源建设项目,积极配合省有关部门加快半山、萧山天然气发电厂建设。加快电网建设步伐,重点抓好500KV、220KV主网架建设,使杭州电网'受得进、送得出',保证经济发展的用电需求。确保居民和重点单位用电。按照'有序用电、让电于民、停机不停线'的原则,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用电。完善有序用电方案,建立供用电危机预警机制,加强需求侧管理,确保居民生活用电,确保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重点企业每天24小时、每周7天都能用上电,确保学校、医院、机关、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重点骨干企业、利税大户的用电需求。

  6、扩大资金供应规模。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协调机制。加强政府与在杭金融机构的沟通与协调,建立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间良好、能动的协调配合机制,编制《杭州市年度主要建设项目商请银行贷款建议表》和《杭州市年度商请银行贷款重点支持企业名单》,协调金融机构对我市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产业发展给予重点支持,保证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的资金需求。增强政府资金调控能力。加快资本市场建设步伐,制定《杭州市金融业发展规划》,明确杭州市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的发展目标,发挥民间资本力量,把杭州培育成浙江省资本市场核心城市。做大做强城建、交通、文化、广电等资产营运平台,加大资产经营公司和授权集团公司上市融资力度,发挥资产经营公司和投资公司在投融资方面的作用。用好现有各类专项资金,继续争取国债及中央专项资金的补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做好债权、股权、信托等其他融资方式的拓展工作,允许各类企业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的方式筹集投资资金。积极采取BOT(建设-运营-移交)、BTO(建设-转让-运营)、TOT(转让-运营-移交)等融资新模式,已建成的政府投资公用设施,具备条件的可依法转让产权或经营权。加强对上市资源的整合利用,建立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建设的投资回报机制。放宽民资、外资投资国家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三、进一步降低商务成本,增强对投资创业的吸引力
  7、千方百计降低资源成本。控制土地成本。允许各开发区和城区政府采取补贴措施招商引资,在坚持工业用地基准地价的前提下,按投资密度和经济密度确定不同的工业招商地价,对投资规模大、投资密度高的重点工业外资项目实行倾斜。坚持'做城'与'做区'同步,通过优化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土地升值,增加土地收益。盘活开发区和园区非工业用地资源,对商业用房、写字楼、公寓等经营性用地采取公开出让的方式,获得更高收益弥补工业用地的招商地价。实施资源节约战略。增强全社会的节地、节能、节电、节水意识,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广和应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蓄冷蓄热、联合循环等热能综合利用和先进节能技术,降低资源利用成本。支持占地面积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发展节约型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保持公用价格基本稳定。推进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放宽市场准入,推行特许经营,鼓励多元投资和充分竞争。健全公用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价格听证制度,根据《浙江省价格听证目录》的规定,在制定或调整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和自然垄断经营商品价格前,实行价格听证。对引进的重大投资项目,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自项目开工之日起一定年限内,收取基本水费、燃气费和污水处理费。

  8、进一步降低生活成本。完善住房供应体系,保持住房价格基本稳定。加快构建以普通商品住宅为主体、中高档精品住宅为补充、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为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严格执行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加大建设和管理力度,增加经济适用住房投放量,抑制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的势头。加快人才公寓建设,为大学毕业生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价廉适用的住房。搞活二手房市场,发挥二手房在投资创业中的过渡作用。提高教育质量,减轻教育负担。落实留学人员、持有《杭州市人才居住证》等来杭工作及创业人才子女入托、就学享受杭州市城市居民同等待遇的有关政策。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使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办好国际学校,解决在杭外籍人员子女就学难问题。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的收费行为,严格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全面推行'一费制'。优化医疗服务,降低医药成本。坚持'四改联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办好涉外医院,建立多元化医疗服务体系,降低药品供应价格,完善医药检查制度,进一步降低医药成本。

  9、努力降低办事成本。深化收费制度改革。在国家级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实行'零收费'政策,打响'无费区'品牌。凡在国家级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内注册及投资的企业,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所需经费由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管委会统筹解决。凡向企业收取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坚持自愿、有偿的原则;实行政府指导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按低限标准执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在土地出让时一并收取。加强收费管理。对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确需保留的证照工本费(包括车牌证、流动人口暂住证、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发票等工本费)和'一关三检'(海关、商检、动植物检疫、卫生检疫)收费,要严格收费标准,建立公示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收缴两分离',并纳入'一站式'服务内容。降低物流成本。建立杭州口岸办公室,统一协调、管理口岸通关工作。加快机场设施新建、改建进度,增开国际航线,实行机场口岸'5+2'服务,保证无休息日办理通关手续。建设统一的口岸数据平台,健全海关、检验检疫局、外管局等口岸相关部门与企业的信息网络,推行'一单两报'和24小时无纸化通关模式,缩短通关、通检时间,提高物流便捷程度。


四、健全完善创业服务体系,营造'和谐创业'的良好氛围
  10、营造'和谐创业'氛围。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树立'人人都是创业环境、人人都是创业主体'的理念,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形成人人投身创业、人人支持创业、人人服务创业的良好局面。破除妨碍创业的思想观念和政策规定,激励不同创业主体积极投身创业、热心支持创业,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深入研讨、广泛传播'和谐创业'的内涵和理念,加大对创业者的宣传力度,挖掘创业成功典型,培育创业精神,弘扬鼓励创新、勇于探索、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营造'和谐创业'的人文环境。

  11、健全个人创业服务体系。建立大中专毕业生创业服务体系。抓好大学生见习基地建设,帮助大中专学生接触社会,经受创业锻炼。加强就业前和就业中的培训,提高大中专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建立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咨询服务网络,收集、发布个人创业项目指南,加强创业引导。制定扶持大中专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在工商登记、税收、银行贷款、人事和劳动保障等方面提供更好的创业服务。建立科研人员、高校师生创业服务体系。实施'科技初创企业培育工程',鼓励全国各地及省属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高校师生来杭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创建科技型中小企业。设立市科技创业资金,对拥有科技成果、自主知识产权、创业资金不足的科研人员和高校师生,通过创业资金按风险投资形式给予一定支持。创办'杭州科技创业者之家',健全科技中介组织,为创业者提供创业辅导、管理培训、企业诊断、信息咨询、市场营销、人才引进等服务。建立失业人员创业服务体系。加大失业人员创业培训力度,提高失业人员的创业能力。抓好创业指导,广泛征集创业项目,加强专家组队伍建设和创业项目评估,提供更多风险小、投资少、适合于失业人员尤其是就业困难人员的创业项目。落实失业人员创业的有关税收、收费优惠、一次性就业援助补助、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加大创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劳动保障和地税部门实行登记参保与直接征收协同合作的征缴机制,落实社会保险参保、缴费的相关制度。按照广覆盖、轻负担、低标准、保基本的原则,扩大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保险的覆盖面,构筑投资创业安全保障网。

  12、完善投资创业综合服务链。成立杭州市中小投资者创业咨询服务中心,加强对中小投资者的创业辅导,引导创业者走多人联合创业、集群创业之路。拓宽创业领域,允许进入文化、教育、卫生、社区、休闲、旅游等行业,形成多样化创业格局。建立创业辅导专业队伍,开展创业咨询、创业培训、创业计划辅导、代理申办手续等一系列免费或低成本服务。整合社会创业资源,将政府、专家、媒体、中介组织等为创业服务、行业发展与协作的各类信息,统一纳入服务平台,形成综合性、社会化的投资创业服务网络。解决创业用房问题,鼓励因地制宜,利用闲置的厂房、仓库及其他零星房产,改造为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创业基地。

  13、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抓住新股发行实行保荐制度和中小企业板设立的机遇,支持制造业企业、生物医药企业、IT企业、数字传媒企业上市融资。抓好市级示范孵化器建设,设立孵化器发展专项资金,对成长性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初创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专项、种子资金、创新基金、产学研合作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发挥政府风险投资对其他投资主体的导向作用,引入私人资本,降低风险投资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风险投资市场体系的运作效率。构筑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立体式担保体系,争取包括政策性银行在内的多方面资金支持,组建杭州市再担保机构,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五、抓好投资创业政策落实,构筑投资创业政策高地
  14、用足用好现有投资创业政策。对近年来我市出台的有关鼓励外商投资、来杭投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鼓励风险投资、奖励出口创汇、支持企业技改、培育大企业大集团、鼓励企业创名牌、投资纳税入户、财政扶持、出国留学人员投资创业、重大项目跟踪服务、投资项目引荐者奖励、外地投资者享受政治待遇、投资投诉等一系列政策,要进行全面梳理,对那些没有落实的要逐项分析原因,属于透明度不高的要扩大宣传,属于操作性不强的要细化完善,属于执行不力的要督促落实,属于人为障碍的要严肃查处,属于国家政策调整的要重新修订,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确保'黄金政策'产生'黄金效应'。

  15、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建立政策发布机制,采取政策发布会、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定期、不定期地发布市委、市政府的政策信息。加强政策资源整合利用,将我市投资创业和招商引资的有关政策,政策优惠的内容、主管或受理部门、需准备的材料、受理程序、受理时间和地点等统一汇总,编印《杭州投资创业政策指南》,并在杭州政府网公布,及时发布给企业。市发展改革、经贸、财政、税务、工商、科技、人事、劳动保障等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和分工,做好政策推广工作,把每项优惠政策介绍清楚,宣传透彻,让更多的企业了解和受惠。

  16、健全政策落实机制。加大对投资创业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力度,定期、不定期开展投资创业政策落实情况跟踪检查,建立政策落实和更新机制。当前要进一步落实对外商及来杭投资企业承诺的税费减免、财政扶持等政策,由于国家政策调整,对这些政策要在国家法规许可范围内采取灵活变通的办法,通过以奖代减等方式予以兑现。市直有关部门、各区县(市)要根据有关政策精神,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对投资创业的推动作用。


六、努力提高机关行政效率,不断推进政府服务创新
  17、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依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对现有行政许可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对许可外的审批事项一律取消;对许可内的审批事项,确实不需要的要按法律程序作出调整,加快以权力行使为重点的项目审批制向以制定和公开标准为主的核准制转变。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实行统一受理、统一送达制度,统一办理或联合办理、集中办理制度,相对集中许可权制度,统一进驻窗口办理,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间。进一步修订完善审批细则,严格遵循审批标准,杜绝各种不规范审批行为。全面推行网上审批,凡面向企业和社会的审批、管理及服务事项,符合条件的都要纳入网上窗口,实现网上运行。深化满意单位不满意单位评选活动,努力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为提高行政效率提供根本保证。

  18、实现机关岗位延伸服务。允许和鼓励机关工作人员从本岗位职能出发,运用自身掌握的信息、专业知识、长期实践工作经验和妥善处理问题的能力,扩大服务范围,为社会、为企业发展进行延伸和深化服务。政研、发展改革、经贸、财税、统计、物价、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要利用各自所掌握的宏观政策、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成本分析、统计数据、价格行情、企业经营分布以及思路、信息等资源,为创业投资者提供投资引导、创业咨询等相关服务。建立延伸和创新服务的科学评价体系和有效激励机制,制定与机关工作人员岗位相适应的评价标准,以服务效能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的高低作为评价和奖惩依据,形成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19、构建创新服务综合平台。采取'政府引导、专家支撑、企业参与、媒体联动、社会化运作'的模式,构建机关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知识中介服务组织以及新闻界、企业界、文化界共同参与,社会化、多层次的创新协作网群,通过开放、交流、协作,实现创新服务。加强机关与高校的合作,成立各类研究会、学会,共同对经济社会发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谋划发展思路。建立机关与企业的交流服务机制,为企业创业发展提供观念思路、规划策划、咨询调查、政策法规等服务。完善企业投诉处理机制,由外经贸、经济合作和监察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充分发挥'85112345'投诉电话的作用,落实得力人员,做好企业投诉的处理工作。


七、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
  20、加强创业法制保障。加快制定和完善保护公平竞争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为保护各类产权权益、消除所有制歧视、保障合同交易安全、维护公平竞争提供法律保障。建立健全非公产权保护制度,给其以平等的法律地位。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侵占、挪用民营企业的合法财产、合法收入。进一步清理和规范各种收费行为,严禁对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凡对创业发展有利,但没有现行政策规章可循的创业发展举措,支持创业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新的政策规章出台后,对以往不符合新政策规章的探索实践不予追究。

  21、推进'平安杭州'建设。健全'打、防、控、疏、强、责'一体化的长效管理机制,构建以科技为依托的治安防范体系。依法打击暴力、毒品犯罪以及抢劫、抢夺、盗窃等侵财型犯罪,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坚持集中打击与经常打击相结合、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完善'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及时开展重点整治和专项斗争。完善城市街面电子监控系统,加强公共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和重点部位的安全防范,严格涉爆、剧毒等危险物品管理,提升打防控整体能力和水平。做好流动人口的教育、管理、服务和维权工作,加强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和管理,营造首善的社会治安环境。

  22、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发挥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在科技计划、成果管理中的导向作用,鼓励企业实施专利、标准和名牌战略,建立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科技创新的利益激励机制。大力宣传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从司法和行政方面入手,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查处各种侵权行为,及时处理知识产权纠纷,保护创新创业成果,制止不正当竞争。

  23、全力打造'信用杭州'。加强信用法规、信用道德、信用监督三大体系建设,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产权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进一步强化政府信用,提高政府运作透明度,增强政府公信力,发挥政府在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中的主导、示范作用。加快建立以企业经济户口为依托、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信用管理体系,搭建全市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杭州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培育个人征信的外部环境,建立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加强诚信教育,完善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社会风尚。


八、加强招商引资资源整合,完善招商引资的激励机制
  24、整合全市招商引资资源。树立全市一盘棋的大引资观念,加强市直部门、区县(市)在政策制定、审批事项、办事程序、政务公开等方面的协调,保持政策执行、办事程序、服务标准的统一性。完善全市招商引资组织机制,建立市、区县(市)招商引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招商引资中的重大问题,协调解决重大矛盾,形成招商引资的整体合力。强化政府招商,统筹部门和区、县(市)招商,制定全市招商引资战略,采取联合发布招商信息、统一组织招商活动等形式,合理配置招商资源。加强招商信息平台建设,实现招商资源共享。

  25、加强对重大投资项目的协调。发挥重大项目协调小组办公室的作用,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对其在项目选址、开工建设和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实行个案协调,特事特办。引导招商引资项目合理布局,根据各城区、各开发区和各工业区块的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将不适合在主城区布局的项目引导到开发区、工业区块和县(市)科技工业区块。各区、县(市)要树立错位引资观念,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优化投资环境和培育特色产业上来,充分发挥本地特点和优势,确定招商引资的重点和突破口,避免各自为政,恶性竞争。

  26、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制度。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考核。对以商务、旅游为主的老城区,重点考核总部经济、商务经济和旅游经济等项目,逐步增加三产和新型服务业的考核权重;对各类开发区,要逐步增加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国际知名大公司的考核权重。进一步完善内、外资考核奖励制度,坚持数量考核与质量考核相结合,根据招商引资的规模和质量确定不同等级的奖励标准。实行招商引资数据通报制度,将各区、县(市)和国家级开发区的招商引资情况定期在新闻媒体上公布。


九、健全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大力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
  27、发展完善人才市场。打破制约人才市场发展的体制性、制度性障碍,完善各项市场机制,推动人才市场作为要素市场的产业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进程,加大投入,把杭州人才市场建成'长三角'南翼重要的人才集散地。进一步办好各类基础性人才市场,重点培育和发展职业经理人、技术人才等特色人才市场,稳步发展人才中介组织,构筑公平竞争的市场平台,推动单位和人才两个主体进入市场。加快网上人才市场建设,实现与'长三角'及国内各大城市人才信息网络的互联和资源共享。

  28、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待遇。进一步畅通人才引进渠道,建好高教园区,引进大院大所,大力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依照有关引进人才的政策规定,落实引进人才落户、子女就学、医疗保险等各项待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收入分配机制,鼓励各类人才用自己的技术、知识等要素参与分配,或实现资本化、产权化。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奖励力度,对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或有重大科技发明的学科带头人、在杭创业工作的留学人员、优秀企业家、优秀文化人才、高级技术专家、高级技能人才等各类杰出人才给予重奖。

  29、建立人才配套服务体系。发挥杭州市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推荐中心的作用,为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的选拔、评价、培训、流动等提供服务平台。建立高级人才服务快速反应机制,做好高级人才的住房、落户、子女上学、医疗服务、职称待遇、专利技术、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有关政策咨询等服务工作。全面推行人事代理制度,扩大代理范围,拓展人才租赁、人事外包等多样化、全方位的代理服务项目。建立人才互动机制,支持建立自治性的人才联谊会、人才俱乐部等,搭建人才交流、沟通平台,满足人才的人际交往需求。推行《杭州市人才居住证》制度,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大力引进两栖型人才。


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城市硬件环境
  30、加快道路交通建设。按照'适度超前、保持领先'的要求,围绕'258'计划,加快构筑'三纵五横'大都市快速道路,完善城市主次干道、城市支路网和人行过街设施,建设联系主城、副城、组团间的通道,形成快速、干道、支路构成的现代城市道路网络体系。落实'公交优先',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形成以高效方便的换乘系统为依托、快速轨道交通和地面快速公交为主导、常规公共电汽车为基础、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为补充的公共交通系统。强化交通枢纽功能,构建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体系。加快与周边城市的城际快速公共交通建设,推进沪杭快速轮轨、杭徽高速公路等工程,争取联合开发嘉兴能源港,构筑辐射沪、苏、皖、赣的交通路网。

  31、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收集系统建设,提升污水处理率和处理水平。开展河道综合整治,实施截污纳管工程,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实施重点大气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工程,调整能源结构,推行清洁生产,提高燃煤企业脱硫除尘效率。继续加强烟尘控制区建设,控制城市扬尘污染,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提升公交车标准,改善空气质量。加快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加强工业噪声污染源的长效管理,强化娱乐场所的噪声控制,创建'绿色工地',设置交通噪声隔声屏障,控制环境噪声污染。搞好城乡绿化,提高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巩固'创模'成果,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32、完善开发区的服务功能。加快国家和省级开发区的市政、公交、宾馆、住房、酒店、大型超市、现代物流、商业街、医院、学校、文化、体育等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开发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创造优美、和谐的生活创业环境。赋予国家级开发区管理体制创新试验权,简化国家级开发区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手续,简化国家级开发区年度用地审批程序,按照办事不出区的原则,下放管理权限,给予开发区更大的授权。加大对开发区建设的支持力度,适当增加开发区增收留存比例;扩大开发区规划管理与控制的范围,拓展开发区的发展空间。探索开发区新的投资建设机制,吸引外国战略投资伙伴共同开发建设。


十一、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提升城市国际化形象
  33、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加强对外宣传的组织协调,整合外宣办、外办、外经贸局、旅委、西博办、经合办、台办等宣传力量,改变目前对外宣传力量分散、各自为战、规模偏小的状况,形成对外宣传的整体合力。制定统一的对外宣传计划,大手笔策划制作全面反映杭州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特色优势的外宣材料和外宣专题片,开展大型化、立体化、全方位的对外宣传,在大力宣传我市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的同时,突出杭州和谐创业特色宣传,塑造杭州生活品质高地、政府服务高地、和谐创业高地的品牌和形象。加强与中央台、兄弟城市台及境外友好台的交流与合作,强化优势互补,扩大传播覆盖。积极争取国际会议来杭召开,扩大西博会、休博会等大型展会的国际影响。邀请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媒体来杭采访,用外国人习惯和可接受的方式宣传杭州,提高杭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4、提升城市国际化形象。加强涉外窗口标识建设。城市道路、入城口、车站、码头、机场、公共交通工具、公共汽车站牌,重要旅游景点、商场、宾馆、医院、工商、税务、银行、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等公共场所,要增加外文标识;办事窗口单位要增加外文说明,使上门办事的外资企业可以了解每个窗口的服务范围和内容。各类窗口单位要通过选拔和培训双管齐下,提高工作人员的外语水平,增强外语会话能力,以减少外商在办事过程中的语言障碍。报纸、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要开辟针对外籍人员的外语类专栏,使在杭外籍人员更多、更好地了解杭州、热爱杭州。


十二、切实加强领导,把优化投资创业环境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35、高度重视投资创业环境建设。各级党委、政府都要充分认识优化投资创业环境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改善投资创业环境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加快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加强调查研究,认真查找投资创业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制定改善投资创业环境的具体措施。市直各单位要把改善投资创业服务与争创满意单位、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和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有机结合起来,把改善投资环境、优化创业服务作为争创满意单位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度工作目标。

  36、狠抓优化投资创业环境措施的落实。优化投资创业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全市各部门、各单位都要从各自实际和职能出发,围绕降低投资创业成本,克服要素瓶颈制约,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办事流程,构筑创新服务平台和机制,完善招商引资协调机制、考核机制,制定重大项目'一企一策'实施办法,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整合对外宣传力量,加强涉外窗口标识建设等方面,从完善细节、优化服务入手,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办法,把优化投资创业环境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五年四月三日



首页| 关于我们| 专长领域| 律师文集| 相册影集| 案件委托| 人才招聘| 法律咨询| 联系方式|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All Right Reserved

铜仁刑事辩护律师


All Right Reserved Copyright@2024 版权所有 法律咨询热线:13985345007 网站支持: 大律师网